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娱乐 银川热线 2022-07-12 510浏览

生生不息的港乐不能不提这三位



2022年一档叫《声生不息》的音乐综艺上映,旧面孔加熟悉的声音唤醒了不少粤语歌迷对香港流行音乐的回忆。它们是武侠港片的爱恨情仇,是道尽市井人物奋斗心路的城市小调,是衣香鬓影、车水马龙的东方之珠……港乐真正在内地盛行,是从影视配乐开始的。时至今日,那些年的港剧港片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遗忘,但依附在这些作品上的歌曲旋律往往历久弥新。


常说时势造英雄,正因为那样的创作环境,成就了香港风格各异的音乐创作人和一首首构成时代印象的“港乐”。曾策划《饮歌——香港电影交响音乐会》的资深媒体人宣谣老师,将通过3位香港乐坛颇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人的成长历程,和我们一起回顾港乐的兴衰成败。


胡伟立

胡伟立像‘老顽童’周伯通,在音乐里天马行空,敢玩敢创新,不屑重复。他不是那种可以掌控任意题材的音乐人,由于在内地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胡伟立的风格带有很浓厚的民乐色彩,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也多为古装影视剧的配乐。

——宣谣

胡伟立于香港影视行业来讲,是时代的恩赐。他出身于香港的富贵之家,1940年因为时局动荡,胡伟立跟随父母迁往内地。虽然身处乱世,但父母十分重视胡伟立的教育,不仅为他请俄籍小提琴老师教他鉴赏洋乐经典,还跟着母亲的京剧师傅学习京剧,加上迁移过程中接触的各地民乐,因此胡伟立在内地接受了最正统的音乐教育和熏陶。天资聪颖的他很早就开始创作并出版音乐作品。从1960年开始,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其间还为内地十几部影视作品作曲配乐。


少年胡伟立(右1)和兄弟姐妹的合照,图片来自胡伟立个人微博账号

虽然胡伟立在内地音乐界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但一向不喜欢重复的他静极思动。1986年,49岁的胡伟立毅然去香港谋求发展,入职当时远东最知名的私营电视台TVB的配乐组,在那里展开了7年之久的音乐事业,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电影《醉拳2》官方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TVB版《笑傲江湖》插曲《琴箫合奏曲》,动图截自电视剧《笑傲江湖》

初到TVB,胡伟立在公司的唱片资料库里研习了各种音乐的编曲风格。当时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音乐题材多元,百花齐放,让胡伟立大开眼界。但全新的社会文化理念给予他新的启发: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本来就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被视为正统的古典乐,放在所处的创作时代不也是当时的流行乐吗?音乐只有好坏之分,能感动听众、直击人心的音乐就是好作品。



电影《太极张三丰》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太极张三丰》

没有固化的条框限制,胡伟立形容自己就像掉进米缸的老鼠,大胆捣弄音乐实验。他还自掏腰包,创作了各种情景旋律,打破了当时TVB电视剧里单调的罐头配乐,惊艳了TVB高层。“捡到宝”的TVB立即决定以胡伟立为中心,第一次成立了专门的配乐工作室。在TVB任职期间,他还结识了当时香港演艺界的创作精英们,与他们合作无间,为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视作品创作了一系列配乐精品。



电影《审死官》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审死官》

那时候电影和电视的配乐也高度重合,像电影《醉拳2》的配乐《市集》《悔》《挟枪制刀》,电影《飞狐外传》的配乐《倩影》《落寂英雄》《进招》等都在TVB的电视剧里被多次使用。由于胡伟立和内地顶级的音乐资源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经常不计成本地往返内地和香港,联动两岸三地的音乐精英制作配乐,以一己之力扩大了20世纪末香港影视作品的配乐格局。比如胡伟立为电影《审死官》创作的配乐邀请了著名的胡琴演奏家萧伯镛演奏,细腻委婉的演绎将胡伟立的音乐作品推向极致。



电影《鹿鼎记》主题曲 《开心做出戏》作曲:胡伟立,作词:黄霑,这首主题曲据说是黄霑喝醉酒的时候录完的,动图截自电影《鹿鼎记》

电影《鹿鼎记》的主题曲展现了胡伟立深厚的京剧学养,他用京剧中的板鼓搭配了唢呐、琵琶、柳琴、编钟等多种民乐乐器组合成强烈民族风格的基调,在此基础上加入流行曲谱写方式,一首京味十足又有流行时代感的《开心做出戏》诞生了,为这首歌作词的黄霑初见胡伟立时惊呼:“哈!我还以为新出来的这个胡伟立是个后生小子,怎么会写出这么有京味的歌来呢!”实际上胡伟立比当时年过五十的黄霑还长四岁。



电视剧《聊斋1》主题曲《隔世情》,作曲:胡伟立,作词:张美贤,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视剧《聊斋1》

除了影视配乐外,胡伟立写流行歌也是一绝。1996年TVB版《聊斋志异》的主题曲《隔世情》是胡伟立众多作品中的“一颗遗珠”,编曲的前两句以传统的汉乐音律五声音阶确定了民乐基调,“后面不仅出现七声音阶中的‘4’和‘7’,我还运用了第6音降半音的‘b6’,这些变化丰富了旋律内涵,让听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鬼戏的阴森悬疑,又体现了蒲松龄富有人性化的浪漫气氛。”这也是胡伟立特别满意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仍经得起专业的推敲。


电影《花月佳期》主题曲《情可真》作曲:胡伟立,作词:钟志荣,编曲:黄英华。接这部电影的配乐时胡伟立已经半退休了,他把重头戏的大段落音乐做好后就交由徒弟黄英华处理后期,黄英华是海归,熟悉电子音乐技术,但非音乐科班出身。胡伟立从基础和中国传统乐曲知识引导他,着重让他作配器交响性的训练,带他做徐克和杜琪峰这两位风格偏宏伟大气的导演的电影配乐,黄英华在《花月佳期》的时候对音乐的处理已经趋向纯熟,官方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影视制作陷入追求短期效益的粗制滥造中,整体制作水准下降,胡伟立因为不想让创作重复套路,果断离开了香港。经历了内地的特殊年代和香港流行文化的高光时刻,对于创作人来说这样的履历绝无仅有,或许正因如此,胡伟立对人性大喜大悲的感悟有别于其他音乐人,也成就了他难以复制的音乐风格。

*本节部分访谈内容引述自《胡伟立:一起走过的日子》


黄霑

黄霑这个人就像‘天下五绝’中的‘东邪’黄药师,是个杂学家,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什么都懂一点。不熟悉他的年轻人以为他只会作词,但其实黄霑作曲也很优秀。

——宣谣

提及香港流行音乐,不能不提已故的黄霑。他不但能曲能词能唱,还能演能主持,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一生见证了香港半个世纪的动荡、发展与变迁,还有香港、内地在音乐文化上的相承与碰撞。他本人在散文随笔和电台采访中曾经反复提过,有两件事对他的音乐创作生涯影响至深,一件是入读喇沙书院,另一件是在广告公司就职。



黄霑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客串了华太师,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原名黄湛森的黄霑8岁随经商的父亲从老家广州移居香港。对于黄霑的父辈那一批新移民来说,灯红酒绿的香港带来的不安感远大于归属感。为了出人头地,父亲安排黄霑入读了教会学校喇沙书院,成为了那个年代少有的“番书仔”。


黄霑(前1)时常形容小时候的自己是个顽童,和同学干了不少“坏”事,包括合力报复当时的“校霸”同学李小龙。而且爱好广泛,除了报修游泳、田径、口琴、西洋花剑、话剧这些学校开设的西洋课程和课余活动小组外,他还自学国画、杨家太极,听京剧、读元曲等等,图片来自HK01网站

那个时代的“番书仔”们在书院都是以西洋教义为先,但不忌中文,且文思开放,再加上父亲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的教育,为黄霑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尤其好读杂书,成年后也依旧保持每周去图书馆“啃书”的习惯。


电影《青蛇》官方海报,主题曲《流光飛舞》作词&作曲:黄霑,编曲:雷颂德,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而真正引导黄霑走上音乐之路的是一支口琴,“对想学音乐的穷孩子来说,口琴是宝。那是开启音乐国度大门的一根小钥,五块半港币就买到了。”黄霑回忆道。小学5年级时,黄霑不顾家人的反对加入了学校的口琴队,师从当时在喇沙书院任教的口琴家梁日昭。黄霑经常跟着梁老师去电台播音演奏,为电影歌星配乐或伴唱,接触了大量优秀的中西洋音乐和从上海移居香港的著名音乐人。“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赚音乐钱了,见过最早的录音室里砂 锅这么大的麦克风。”



电影《上海之夜》剧照,主题曲《晚风》作词&作曲:黄霑,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上海之夜》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百废俱兴,为了争夺华人市场,从前被欧美人垄断的广告业急需一批华人精英,黄霑在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投身广告业。那时宣传媒体单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必须依靠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广告歌。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培养了黄霑的一些创作习惯。比如粤剧中有一句话叫“开口应”,意思是一开声就可以吸引听众,写流行曲,第一句最重要。


电影《梁祝》官方海报,插曲《你你我我》作词:黄霑,作曲:胡伟立,编曲:雷颂德,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同时,黄霑是早期试验将欧美流行结合“中国风”的华语音乐人之一,终其一生都在探讨将中国传统音乐创新流行化,推广至更多年轻听众,从许多影视音乐作品明显能听出黄霑这一创作倾向。“我大学是中文系的,自问中文功底还算可以,写千字古文都不觉得难。现代广告讲究的是效率,用最少的字传达重点,所以古文教会我言简意赅,而做广告让我学会用古文的思维将现代口语写得抓心。



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作词&作曲:黄霑,编曲:顾嘉辉,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笑傲江湖》

像改编自中国古曲《将军令》的《男儿当自强》(电影《黄飞鸿》主题曲),改编自京剧《夜深沉》的《又是一场戏》(电影《刀马旦》片尾曲),以《夕阳箫鼓》为基础、以《将军令》为副歌改编的《浪荡江湖》(电影《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主题曲),另外还有充满中西古典浪漫气息的《晚风》(电影《上海之夜》主题曲)、《流光飞舞》(电影《青蛇》插曲),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旋律简短却能瞬间引起听众共鸣的。


电影《倩女幽魂2》插曲《十里平湖》作曲:黄霑,作词:裘其前(徐克),官方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谈黄霑的音乐,就一定要说说电影《倩女幽魂2》的插曲《十里平湖》,这首歌恰恰是最能展现黄霑词曲功底的作品,它的罕见之处在于普通话和粤语版的歌词是相同的。当年香港电影的主流做法是准备普通话和粤语两版的主题曲,因为普通话和粤语的音韵不同,需要填词人将词移位或更换为更符合两种语言发音的词,比如《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的普通话版为了押韵,在粤语歌词的基础上做了删减和移位。

《十里平湖》这首歌是先有词后有曲,源于导演徐克非常喜欢的4句词:“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根据普通话发音来谱曲没多少难度,难就难在粤语。黄霑在创作粤语流行歌时一向反对先词后曲,因为粤语有9声,粤语词音乐性极强,一旦连贯成句,往往限制了旋律方向。好在徐克只喜欢这4句,降低了普通话、粤语歌词同字谱曲的难度。



电影《倩女幽魂》剧照来自豆瓣电影

这首给戏里过场用的曲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听。黄霑根据粤剧唱法的原理谱曲,“粤剧唱家向来有‘对冲’一法,把音跳八度,或高或低都行。这本是用来避开音域攀不到或低不下的问题。好的唱家技巧纯熟,唱来会极顺畅。”即便歌中有“平”“湖”“年”这样粤语中发音最低的字,但经过专业的女声合唱处理后,听起来特别流畅,一点都不拗口。



上图为黄霑与挚友,著名音乐创作人顾嘉辉,下图为黄霑歌词手稿,图片来自HK01网站

自从卡拉OK在香港流行后,粤语流行乐题材日渐单一,情爱口水歌充斥市场,为了迎合K房生意,新一代创作人轻视歌词叶韵。所谓的叶韵,就是令歌词唱出来的时候,既易于记忆,也有声韵之美。黄霑在晚年时常感叹看不懂新流行,对港乐快餐化痛心疾首。作为亲身经历港乐变迁的第一代创作人,黄霑在人生最后几年里致力于搜集编排香港流行音乐历史,跨度从1949年内地移民潮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其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为后人研究香港乐坛乃至华语流行乐历史,留下珍贵的史料与无尽的思考。

*本节部分访谈内容引述自RTHK电台节目《真音乐录音》录音、《黄霑书房——流行音乐物语》和《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


陈勋奇

陈勋奇是‘西毒’,像欧阳锋般才华横溢,能文能武,既是演员,也是编剧、武术指导和导演,更出乎意料的是他绝佳的编曲能力,作品风格独特,对每一部电影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他眼光毒辣,大力提携后辈,包括王家卫、刘镇伟这一批导演,是香港电影界罕见的全才人物。

——宣谣


在邵氏公司当学徒时期的陈勋奇,图片来自陈勋奇个人微博账号

陈勋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大部分“东方好莱坞”的打工人一样,他十八般武艺样样能、样样通,恨不得一人扛起整个剧组,不过大家可能并不熟悉陈勋奇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电影配乐人



电影《天下无双》中的配乐和插曲改编自旧黄梅调电影《江山美人》的部分配乐作品,主题曲《天下无双天啦地啦》编曲:陈勋奇,作词:林夕,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天下无双》

陈勋奇本出身富贵之家,少年时家道中落,被迫辍学打工养家。喜欢画画的陈勋奇原本想去戏院当美工,但由于太过瘦小,叔叔觉得他吃不了这个苦。正好邵氏公司在招配乐学徒,于是就推荐陈勋奇报名。陈勋奇非常幸运,入行师从邵氏公司首席配乐师、香港一流音乐家王福龄。因为当时行业没有很精细化,新人入行机会多,在十几岁的时候,陈勋奇就以原名“陈永煜”在师父的手下为一些邵氏的小制作配乐。那时邵氏黄梅戏大行其道,因此陈勋奇受黄梅调的影响颇深,在若干年后的电影《天下无双》里还派上用场。


陈勋奇以演员身份出现在幕前的第2部电影《败家仔》,剧照来自豆瓣电影

在进入电影圈的前12年时间里,陈勋奇几乎只专注于配乐领域,在这期间包揽了港台约75%的电影配乐,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电影配乐领域人才稀少,不被人重视,经验相对丰富的陈勋奇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剧组的配乐工作,事业如日中天。

但他认为这样的状态无论对他个人发展,还是对香港整个配乐界来说都不是好事。于是从当演员开始,逐渐朝导演方面转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陈勋奇幕前作品的高产期,比如《孖宝闯八关》《败家仔》《最佳贼拍档》《边城浪子》等前后24部电影,以至于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一名演员。


电影《堕落天使》原声带封面来自豆瓣电影

1993年,尔冬升导演的《新不了情》在配乐上出了问题,临时找陈勋奇“救火”,成为陈勋奇复出配乐界的契机。在媒体公开采访资料中,陈勋奇回忆了这段趣事:“香港那么多音乐人之中,我的造诣最差,但我有个长处,就是从小在电影行业里工作,比他们熟悉电影的节奏感。我当时一听《新不了情》的配乐,就发现是配乐的位置出现了问题,于是帮忙重新剪辑,调整了一下位置,整个节奏感就好多了。” 《新不了情》上映后,来自电影配乐的工作邀约源源不断,让陈勋奇又回到了忙碌配乐的状态,这期间他的配乐作品骤增,创作手法也相较之前更加纯熟,出现了不少经典。其中就包括为王家卫的电影创作的一系列配乐作品。


电影《东邪西毒》官方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王家卫在陈勋奇的电影公司永佳旗下当了7年的编剧,和陈勋奇合作无间,感情颇为深厚。深到什么程度呢?陈勋奇形容道:“王家卫只能我来用,对他是又爱又恨。”因为王家卫的艺术家性格,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一句也不能用,但拍电影又要讲效率,陈勋奇是宁愿自己边导边写剧本,也不愿意赶走这位人才。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情基础,也只有陈勋奇能忍受王家卫的慢性子,意见不合时敢在剧组和他拍桌子。



电影《东邪西毒》剧照,剧照来自豆瓣电影,动图截自电影《东邪西毒》

在1994年为电影《东邪西毒》配乐的时候,两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在张曼玉面对空旷大海的场景配乐里,陈勋奇加了几声用吉他演奏的海鸥声效进去,幽怨的声音非常能突出演员当时的心境。但王家卫觉得不妥,想让陈勋奇删掉,争执多次后,陈勋奇故意在新的配乐版本里删掉了这处,王家卫在听完新版音频后却问道:“怎么海鸥的声音没有了?”最后才在正式版本里保留了这一处神来之笔。


电影《重庆森林》原声带封面来自豆瓣电影

陈勋奇常说自己在配乐时多凭直觉,爱用怪招。电影《重庆森林》里有一段金城武从酒店出来跑步的戏,配乐的初版和实际画面的感觉老是对不上。“后来我试着把音乐放慢了一半,就像是电池快没电的感觉,最后一听就对上了。”


电影《一代宗师》外语版海报来自豆瓣电影


动图截自纪录片《宗师之路》

近年年事已高的陈勋奇虽然已经大大减产,却依旧活跃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包括为《一代宗师》做武术资料调查。很少人知道陈勋奇才是这部电影幕后真正的武术统筹和指导,带着王家卫访遍全国武术宗师,拍摄相关纪录片,这个项目直到现在还默默在进行着。

他经常开玩笑说:“多亏王家卫的电影,有很多人找我签名、听我的音乐,我是因为王家卫再红一次的。”虽说如此,陈勋奇是全才却是公认的事实,随着华语电影产业的分工不断细化,再也难出现像陈勋奇这样一人能包揽一部电影的人物,他或许是“东方好莱坞”的最后一位,也是一个时代的绝唱。

本节部分访谈内容引述自公开报道《香港最后一位电影全才》《配乐奇才陈勋奇:王家卫是无厘头鼻祖》


生于香港长于内地的胡伟立、生于内地长于香港的黄霑、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陈勋奇,他们的职业成长无一不受到内地音乐文化的滋养。从早期的上海“国语时代曲”、广东传统粤曲,到20世纪末南下香港发展的内地音乐创作人为香港乐坛注入更加专业的音乐力量,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形势下碰撞出牵动全球华人回忆的港乐,香港乐坛对中国文化的牵绊从未断离。

*封面&头图素材为电影《重庆森林》剧照,来自豆瓣电影






银川热线

银川热线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银川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银川热线 ych.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